处暑节气的由来及习俗

节日节气 · 2025-07-06 08:54

处暑由来

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: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;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;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、稷、稻、粱类农作物的总称,登即成熟的意思。

诗云一度暑出处暑时,秋风送爽已觉迟。日行南径斜晖里,割稻陌阡车马驰。(左河水),处暑以后,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;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,降水逐渐减少,水稻成熟收割。尤其是华北、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、保墒;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。

2、处暑的祭祖迎秋习俗

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,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,就有开鬼门的仪式,直到月底关鬼门止,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。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,然后竖灯篙,放河灯招致孤魂;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,架设孤棚,穿插抢孤等行事,最后以关鬼门结束。时至今日,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。

3、处暑的放河灯习俗

河灯也叫荷花灯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。肖红《呼兰河传》中的一段文字,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:七月十五是个鬼节;死了的冤魂怨鬼,不得托生,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,想托生,又找不着路。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,就得托生。

处暑饮食的方法

1、宜加温食补:处暑时节,早秋凉燥,仍蕴有湿邪。可常用大枣、赤豆、莲子、黑豆等熬汤、煮粥或闷饭。平时不妨多用莲子、芡实、淮山药等健脾养胃的中药煲汤或煮粥服食。

2、宜补维生素:多吃西红柿、辣椒、茄子、土豆等含维生素的食物,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受到燥邪的侵害。多吃碱性食物,如苹果、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,含丰富水分的食材都是秋季推荐食品。

3、宜摄入蛋白:秋季是一个增液养津的特殊时段,因此适量的增加一些蛋白质可提高免疫力。可多吃些碱性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,比如鸡蛋、瘦肉、鱼、乳制品及豆制品等。

4、宜补水:饮食上要润一点,随着水果的大量上市,不妨多吃些苹果、桃子,梨、葡萄、哈密瓜之类的水果,水分丰富可以此来生津润燥,消热通便的功效。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